2008年3月3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服刑人员探亲之路不平坦
马利民

  “离监探亲有我?”因犯金融凭证诈骗罪,已入狱5年的梁智手捏离监探亲证明书问着,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  “感恩的心,感谢有你,伴我一生,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……”伴随着歌曲《感恩的心》,2月21日下午2时,四川省川西监狱笨重的铁门缓缓打开。在妻子的迎接下,梁智第一个走出大门。
  今年春节、元宵佳节,和梁智一样,四川省42所监狱的274名服刑人员踏上了归家团圆的路,且全部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监狱。2月24日晚,36岁的梁智将一张全家福贴在监舍床头,时时回味着与家人团聚的难忘情景。
  如此大规模、有条件地准许服刑人员离监探亲,在四川省各大监狱中尚属首次。“看似一小步,却是全省监狱行刑理念的突破。”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志诚说。

  离监探亲,
  教育改造的试金石
  1月26日,四川省内42所监狱几乎同时接到一份令他们既兴奋又皱眉头的通知:集中组织一批服刑人员离监探亲。“通知”发自省监狱管理局,对象限于服刑人员配偶、父母、子女,时间为3至7天,探亲地点仅限于本省范围内。手握通知,四川嘉陵监狱监狱长夏本俭顿感沉重,一连串的疑问冒出来:把他们放出去会不会跑?回不回来?惹点事怎么办?同样的担忧萦绕在各个监狱。
  虽然自1994年监狱法颁布起,把离监探亲作为奖励的方式,从法律上予以承认。“但很多地方还是把握不准,怕担责,干脆就不搞。”四川省监狱局狱政处处长陈荣说。
  另一个更核心的压力是,监狱本身的安全责任重。“一旦出现问题,责任很大。”陈荣说,“这需要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转变行刑理念。”
  “离监探亲,体现的是人性关怀。”成都市检察院驻川西监狱检察官张斌毫不讳言。“犯人首先是一个人,然后才是一个犯人。”
  死缓犯程秋菊,已在四川成都女子监狱服刑15年。从死缓到无期到有期,她用行动悔过,赢得了5天的春节离监探亲时间。
  离家的时间长了,待程秋菊回到家时,已经“不敢单独出门,找不到路”。母亲双目失明,摸着她的头说,“你还是我的女儿,好好改造。”程秋菊使劲点头,泪流满面。
  “走之前,干警对程秋菊有些担忧,但她却是第一个返监的。”四川成都女子监狱监狱长徐刚感叹,“这也充分检验了我们的改造成果。”
  “审核过程公开进行,实行阳光操作,我们对离监探亲人员按时返监充满信心。”川西监狱副监狱长胡守宽详细介绍了离监探亲操作程序:监狱首先在广泛动员、公开标准条件的基础上,组织符合条件的罪犯进行自我申请,本监区服刑人员民主评议,监区民警集体研究推荐,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后,报监狱“离监探亲领导小组”审批,并主动邀请驻监狱检察官全程参与监督审查,最后将离监探亲服刑人员名单在监区公示,再一次接受服刑人员的监督。
  “这次‘放’出去后,整个人完全脱离了监管,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。但离监探亲毕竟是个‘试金石’,既是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检验,又是对服刑人员接受管理教育改造的检验。”胡守宽说。
  今年春节前一天,川西监狱16个监区“选拔”出来的32名改造积极分子,在胡守宽的目光中渐行渐远。元宵节前一天,又有23人走出了铁门。
  2月24日下午2时,是回家过大年的23人返监的时间。从1点钟开始,值班的胡守宽挨个去监区巡查。结果让他信心倍增,23人中居然有22人提前返回,只有一人因为塞车,晚点半小时。
  第二天,监狱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,让回家的服刑人员“现身说法”,讲述自己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。“场面宏大,催人泪下,鞭策了后进的罪犯。”
  春节后,违反监规的现象比去年同期下降80%。

  宽严相济,
  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
  “对服刑人员来说,监狱实际应是人性的第二养育场,承担着培养和重塑犯人积极人格的责任。”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游柱石说,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推进,执法、司法回归人性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。这种人性化所体现的,便是一种对人权的尊重。
  其实,离监探亲大规模推出前,普遍笼罩着一连串的疑惑: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?社会的认同度有多高?被害人怎么想?地方上是否配合?罪犯家属是否愿意接回去?凡此种种,都成为考验这一制度的“绊脚石”。
  一名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入狱15年的服刑人员,拿着离监探亲证明书去当地派出所报到备案,但所里的值班民警根本不敢签字,一直等了几个小时,才勉强做了登记。
  “犯罪那么严重,就放回来了?监狱像自由市场啊?”不同的社会声音,也不时冒出来。
  “再有,离监探亲也考验着目前的异地关押模式。”游柱石说,离监探亲规定必须是省内,也不能太偏僻,路远。对达到条件的,由于名额或地区限制,只好放弃。眼下的普遍方式是从其他方面予以体现,如加分,达到条件减刑。
  “离监探亲是‘宽严相济’政策的体现,是人道执法的要求,是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手段,我们会不断推进和完善。但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。”游柱石寄望,“这需要建立一套监狱、地方的长效协作机制,如将服刑人员离监探亲期间的监管纳入当地社区矫正,由公安、司法和社区共同落实其管理,避免管教脱节。”
  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想让服刑人员感到有希望,在希望中改造。”徐刚说,树立这样的理念,仅靠监狱的力量难以达到,更多的还是要借助社会。
  (马利民)